当前位置:首页->学院专业->物流管理 返回上一页
专业办学条件系列|三亚学院京东智慧物流产业学院介绍
来源: 浏览量:290 发布时间:2024-08-05
在全球化和电子商务浪潮的推动下,物流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,物流管理专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。在这一背景下,2021年12月16日,三亚学院与京东物流签属战略合作协议,共建京东智慧物流产业学院,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技能的物流管理人才,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。自京东智慧物流产业学院成立以来,京东智慧物流产业学院凭借其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和卓越的教学实力,已成为培养物流管理精英的摇篮。
一、课程建设与优化
1.新增课程
在过去的两年中,我们根据行业需求和学生特点,对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的优化。我们对多门课程内容进行了优化和调整,与时俱进,比如调整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了《智能仓储大数据》课程,这门课程主要是利用京东的“智能仓储大数据分析”系统软件进行教学。该门课程已经完成了教师培训,可承担教学任务。
(京东)智能仓储大数据分析教材
2.课程资源优化
产业学院建设中,开展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(包括一专业一课程和数字化课程建设项目)《供应链管理》、《物流学》、《物流技术与装备》、《集装箱运输管理》、《物流配送管理》、《现代物流战略管理》共6门课程,其中《供应链管理》、《物流技术与装备》、《物流配送管理》已完成脚本录制。
二、产业学院教师和行业导师
师资力量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。京东智慧物流产业学院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,进两年,我们引进了多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深厚学术背景的物流管理专家。
1.产业学院教师
李晓南,博士,副教授,毕业于天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。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有过专业工作经验,目前任职于物流管理专业教师,未来将承担供应链管理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。李老师的企业工作背景和经验为我们带来了产业学院建设的新力量。
杨钰玲,硕士。入职三亚学院已经一年,完成了学校相关的入职培训,现已正式进入物流管理专业,担任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工作。
他们为产业学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。同时,我们还加强了教师的培训和交流,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。
2.行业导师
京东物流导师包括王姝、范超、王萌、王琦、张慧、李树杰、効文颖、王玉伟、王家、沈婉莹、郑少豪、莫伟康、伍广成、陈骁、李旭升(由于企业人力资源流动等问题,企业导师名单会持续动态调整);实现现代产业学院师资结构1:1的比例。
三、校企合作深化
1.京东专家课
校企合作是物流管理专业产业学院发展的重要方向。在过去的一年中,我们与企业共同开展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等活动。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,也为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撑。
2023年9月13日京东企业专家开展行业前沿讲座,为2023级新生开展物流管理专业知识普及讲座。
京东专家课——入学讲座1
京东专家课——入学讲座2
2.联合毕业论文指导
京东智慧物流产业学院与行业专家开展毕业设计联合指导工作;2024届毕业论文中以京东为题的毕业论文15个。
3. 吉利3+1实习项目
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依托吉利集团等知名企业的实践平台和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的产业学院建设,与吉利及其旗下的多家公司开展校企合作,其中校企合作的“3+1”实习项目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实习平台,助力高素质人才培养和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提升。2023年暑期,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共有30余名2020级学生赴吉利及极氪参加实习活动。
四、实验室建设推进
京东智慧物流产业学院成立以来,经过不断的调研与推动,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的教学软件已全部安装到位,并完成教学软件培训。
2024年6月18日,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卫静静、汪苗苗、王君红、刘艳萍、李晓南、杨钰玲等多位教师参与了由中物汇智组织的线上培训会议,培训会在物流管理专业的实验室进行,旨在提升教师们在智能物流和智慧仓储方面的专业技能。
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参加软件培训
五、联合教师开发教材
联合开发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规划教材-物流学系列丛书《现代物流战略管理》、《现代物流管理》、《物流技术与装备》、《供应链管理》、《现代物流配送管理与实务》,已完成教材大纲的起草和论证工作,与清华大学出版社完成签约。这些教材的编写不仅结合了企业的实际需求,也融入了行业的前沿技术和理论成果。
六、人才培养成果
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课程和实践项目,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,还培养了团队协作、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学院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,通过实验室教学、企业实训、学科竞赛等方式,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。近两年来,学生在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国际贸易竞赛全国总决赛、全国大学生智慧供应链创新创业挑战赛、京东物流杯全国智能供应链大学生竞赛等学科竞赛中,获得多项国家级奖项。
展望未来,我们将继续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以人才培养为核心,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,加强师资力量和校企合作,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发展平台。同时,我们也将积极探索物流管理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,为行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。
图文:来源于学院